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十七年打造,中医高层次人才“进阶路”成型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以下简称“国优人才”项目)十七年一以贯之,成功探索建立了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10月1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主办、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第六期中医药经典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出席讲话时如是表示。
记者了解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3年启动的“国优人才”项目,是我国最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十七年来,该项目已顺利开展四批,累计培养了1337名“国优人才”,成功打造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国优人才-一线中医药骨干”这一梯次完备、清晰有效的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进阶路”,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十七年“四个坚持”
80高龄“班主任”坚守阵地
据了解,“国优人才”项目选拔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员作为培养对象,通过严格考试,择优遴选,采用“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强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点培养。自2003年启动以来,已培育了四批,依次分别为215人、222人、500人、400人。
王志勇评价说,十七年来“国优人才”项目秉持“四个坚持”,已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经典项目、品牌项目:
——坚持项目定位始终不变。“国优人才”项目始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项目,始终把理论上有创新、学术上有专长、技术上有专攻、疗效上被公认作为优秀临床人才的培养目标。
——坚持遴选标准始终不降。1337名研修学员均通过统一考试按照排名顺序产生,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主任医师职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共同具备起点高、基础好、潜力大的特点。
——坚持组织管理始终不放松。“国优人才”项目由国家中医药局亲自抓、亲自管,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研修学员所在单位各司其职,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共同管理;国家中医药局人事教育司对研修过程及成效实行全面、全程、动态网络管理,同时严把结业考核“出口关”;委托承办单位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中医药经典培训,第四批还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进行强素养训练。
——坚持投入力度始终不减。中央财政给予项目的专项经费支持不断增加,2003年启动的第一批研修项目,研修学员人均专项经费为6.86万元;2007年第二批项目,人均经费7.85万元;2012年第三批项目,人均经费增至9万元; 2017年第四批项目人均经费已达20万元。
在人力资源的保障供给上,中医药老专家们的付出与努力、责任与担当,是“国优人才”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十七年来,国医大师孙光荣始终如一全身心地投入‘国优人才’的培训工作,令人敬佩和感动。”谈及这一点,王志勇甚为动容。现已八十高龄的国医大师孙光荣,自2003年项目启动至今,一直担任中医药经典培训班班主任和主讲老师,带头坚守着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前沿阵地。
300余位名家授课
“四大成功”结硕果
王志勇指出,正是得益于“四个坚持”,“国优人才”项目十七年一以贯之,围绕培养全国优秀中医人才这个中心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是成功探索建立了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研修项目遵循中医药人才读书临证、临证读书的成长规律,探索建立了“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强素养”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成功传承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包括国医大师、院士、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在内的300余位中医药名家担任了四批中医药经典培训的授课老师。此外,项目支持学员拜三位以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以及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等为师。
三是成功搭建了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平台。据了解,第一至第三批“国优人才”项目937名研修学员中,已有11人入选岐黄学者,124人成为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90%的学员担任了科室主任及以上职务。正在进行中的第四批项目,目前已有61人获评省级名中医,46人入选各类省级以上人才计划,40人成为博士生导师,73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中任主委、副主委和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250人担任科室主任及以上职务等。
四是成功辐射了研修项目,推动了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山东、上海、江苏、河北、湖南、江西、陕西、吉林等15个省(市)参照该项目,设立了省级研修项目,培养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4000余人。
去年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孙光荣说:“‘国优人才’已成为国家中医药队伍高端人才的重要层级,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的主力军!”
另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研究制定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计划用5-10年时间,评选表彰300名左右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培育500名左右岐黄学者、3000名左右中医药优秀人才、10万名左右中医药骨干人才。
“结业”不“休业”
加大“国优人才”使用力度
据悉,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学员经过此次第六期培训,将正式结业。
然而,王志勇提醒各位学员:“‘结业’不等于‘休业’,还要继续不畏艰苦、砥砺前行。”他为此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要坚持德业双修,努力做到德业双馨;三是要坚持不断创新,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四是要坚持示范引领,带动中医药人才培养。
王志勇同时表示,各个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各个研修学员所在的单位,要加大对“国优人才”的使用力度。
王志勇特别指出,第四批研修期间承办单位创建的“岐黄新声论坛”要继续办好,使之成为全国中医药优秀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常设平台,带动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对于“国优人才”完成研修后的发展,孙光荣提出,希望学员走出研修门槛之后做到、做好三个“坚持”、三个“注重”:第一,坚持研究中医学之源流;第二,坚持研究中医优势病种;第三,坚持研究中医药事业发展态势;第四,注重医德修养;第五,注重文化修养;第六,注重言行修养。(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王小波 陈琳)
推荐阅读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祝之友:《神农本草经》药物古今临床应用解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措并举迎战传染病高发季,中医中药已做好准备!